要论“经济大萧条”的可怕程度,最生动的例子,就是1929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。
对于经历过那场危机的西方人,特别是当时的美国人来说,这场经济危机,更像是飞来横祸:1929年10月之前,作为经济危机爆发地的美国,还是一片大好繁荣。美国经济已是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,楼市股价全是狂飙突进,“分期付款”“超前消费”的呼声甚嚣尘上,有点闲钱的美国人,不是家里屯了好些房,就是手里捏着好几支股票,天天做着发财梦。
为什么会有这“飞来横祸”?后来的经济学家们,早总结出一大票原因。但常被无视的一条,却是危机爆发后,西方列强们的“甩锅”丑态。美英法等西方强国,非但没有“负责任大国”的觉悟,反而互相忙拆台。美国率先提高了89种商品关税,英法也纷纷跟风,“关税战”打的一塌糊涂。英国又从1931年起放弃金本位制,造成英镑拼命贬值。美元也跟着贬,本来就凄风苦雨的全球经济,这下加剧动荡。
如此做法,就好比大家同坐一条船,面对风暴来袭,却是彼此互相抢,结果,当然是把所有人,一起往漩涡里带。
除了互相甩锅,焦头烂额的西方各国政府,也是毫不犹豫朝着本国老百姓甩锅。比如美国总统胡佛,就一再鼓吹“自由经济”,哪怕全国水深火热,却坚决拒绝政府干预,全程当起甩手掌柜。穷疯了的英法各国,更是无视全国大批工人失业的事实,拼命削减失业补助金,并向老百姓征收多种新税。如此不作为或乱作为,叫本就空前的经济危机,几年间到了十分糜烂的地步。
如此惨淡年代,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?就以家底最厚实的美国来说,美国儿童的童谣都在唱“华尔街拉响警钟,美国往地狱里冲”。真实的生活有多地狱?看上去穿着光鲜的美国“中产”们,冬天都是把报纸塞到衬衣里御寒,麻布片包起腿来当棉裤,工人工资天天暴跌,伐木工的工资每小时一毛钱,康涅狄格州100家工厂的工人,每周工资六毛钱。《时代周刊》哀叹:“美国工人的工资已经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”。
困顿的生活,也让美国人“住不起房”“读不起书”,20世纪30年代初,美国各大城市里,“房东撵房客”的景象随处可见,美国小孩都发明了游戏“撵房客”。全国有三十万学生失学,老师们只能领八个月薪水,就这么点薪水,领到的还常是政府的白条,上面写着“大萧条过后补发工资”的字样。在芝加哥,一半以上的教师,都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。
以1932年美国许多州的报告,有些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,都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的状态。美国报纸上,一位小女孩的话,更成了这场经济灾难的辛酸注脚:“我很饿,可我们家是轮流吃饭,今天该我妹妹吃了。”
如此生活,美国老百姓也终于忍够了,从1929到1932年,美国爆发暴动2700次以上。美国总统胡佛来底特律演讲时,台下民众愤怒喊出“绞死胡佛”的口号。美国更先后有200万农民发起暴动,艾奥瓦州的所有公路,都一度被愤怒农民封锁。还有农民喊出激动宣言:“美国也应该来一场像俄国那样的革命”。正是这生死存亡般的局面,才令继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痛下决心,启动了著名的“罗斯福新政”。
我们来讲几个故事和笑话来看看当时的惨状:
1,顾客每购买高盛集团的一只股票,就赠送手枪一支!
2,股灾之后,纽约金融区掀起了一波自杀浪潮。 高层酒店的服务员会向每位光顾的顾客询问一个问题:您是来跳楼的,还是住宿?
3,不要给人随便开门,因为门外乞讨的可能是你以前的企业高管或者银行经理人。很多白领会穿着西装出门,然后再找地方换上破衣服乞讨。
5,没钱了,老百姓的生育率也在下降,在经济危机期间,西方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。以加拿大为例,这里的家庭为例减轻负担纷纷推迟生育或减少生育。拒不完全统计,至少有一半妇女在夫妻生活中采用了避孕措施。
大萧条的结束
大萧条持续了大约10年,对于美国来说,这个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虽然经过罗斯福的努力国家早已逐渐恢复,但失业率还在15%左右,真正解决经济危机的时间是珍珠港事件之后。1941年12月7日,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加入盟国对法西斯宣战。为了打败法西斯,美国开始总动员,大批青壮年参军入伍。
工厂为了满足前线的需求夜以继日的生产,美国失业人口迅速下降到3%以下。
在韩国,午餐肉这种被美国兵嫌弃的军粮成为当地人眼中的美味,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为重要的特色小吃。
微观上看起来是人性啊、自私啊、善恶啊之类的,但宏观上就是一道宏观经济入门问题啊……为什么不用经济学的语言讲一讲呢?(又不是很难懂)
这在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前,是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,也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接受。
然而,市场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是可以达到完全竞争的,在现实社会中,很多因素导致市场失灵,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资源错配——资本家卖不出去牛奶不得不倒掉的同时,穷人买不起食物不得不挨饿,这就是资源错配的结果。
市场失灵也是一个很基础的经济学名词,这里我就不掉书袋了,大家想了解的自己查一下,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结果,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上都很清楚。
我就只讲一下题目中『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人』的资源错配的机理。
首先,大家要知道,现实中的市场有一个缺点,就是滞后性
假设,今年猪肉价格很高,大家都动心了,但你即使现在立马开始养猪,那也至少要等几个月之后猪才能长大。而几个月后的市场行情,绝对不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了。
大萧条之前的美国经济是怎样的?各个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(或者说过热期),各个产业都很繁荣,工人工资得以保障,消费水平上涨,那对牛奶等消费的需求就会程上升趋势。所以,奶农有扩大生产的动机。
但我们知道,市场有滞后性,大萧条来临的时候,其他产业出现问题,股票暴跌,工人失业,对牛奶的需求降低,牛奶价格暴跌。但奶农短期之内,无法对即时的市场做出反应,因为他现在的奶牛数量和生产量,都基于之前对未来的乐观市场局面的估计。他就算现在立马减少生产(卖牛或者杀牛),也要等几个月之后才能降下来产量。
那调整产量用的这几个月呢?牛奶生产出来了,然后呢?这就涉及到市场不完备的另一个特点了
其次,市场还有个缺点,就是交易成本
大家要注意,在高度资本化和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,奶厂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(消费者直接端着碗去养奶牛的人那里打奶,那是小农经济,跟我们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半毛钱关系。很多答主讲的关于人性的故事确实精彩,但和美国上个世纪的大萧条倒牛奶没有关系)。
牛奶从奶厂到消费者手里面,是有中间渠道和成本的。即使牛奶是免费的,消费者也不可能免费拿到牛奶。
为什么呢?牛奶消毒、储存、包装、运输、贩卖,都需要成本。这些成本,都是加到最后消费者要付的价格里面去的。哪怕资本家免费提供牛奶,运输工人免费运输,售货员甚至都不要工资,那包装盒总要钱的吧?储存总要钱的吧?运输车的汽油总要钱的吧?
当时大萧条的时候,社会是怎样的呢?工人普遍失业,没钱;就算奶厂白送牛奶,经过消毒、储存、包装、运输、贩卖这一系列程序,牛奶到商店里的价格,工人仍然买不起;工人买不起商店的牛奶,那么商店就卖不出去(这是句废话);商店卖不出去牛奶,就不会进货;商店不进货,奶厂的牛奶就卖不出去;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,就只能存着;储存需要电(低温),需要消毒,需要雇佣工人操作,都要钱的(而且存着也卖不出去,只会越存越多)……
所以,牛奶只能倒掉!
这就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(滞后性和交易成本)导致的资源错配的典型案例!
所以,牛奶宁愿倒掉也不免费送人,是由于自由市场不完备造成的市场失灵的结果,说白了就是,奶厂的牛奶免费送人,工人也买不起,所以只能倒掉。
这跟资本家的阴谋、为了维持价格宁愿不卖也要倒掉、万恶的资本主义、人性的丑恶没有一毛钱关系……
要是靠研究人性能解决问题,凯恩斯以及后来宏观、新古典那批人,靠什么吃饭……
前面的几个故事都很真实,但如果故事能说明问题,要科学家干嘛,要经济学家干嘛?何况,这根本不是什么很难的经济学问题。所以,希望大家看故事的同时,也能学一点经济学的思维,其实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还是很有用哒~
我再多讲一点,凯恩斯以及他的后继者们,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(这里不多展开,仅针对牛奶的问题)。资源错配的根源找到了,就是市场不完备。那我们就让政府去解决市场不完备的问题。
首先,市场的滞后性
对此,政府就要出面,给奶农前瞻性的信息,让奶农知道,今年牛奶大涨价,并不能盲目扩大生产,否则明年大家都生产很多牛奶,奶价大跌,大家都受损——这里又涉及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博弈问题,比如,政府是否有足够高的信誉。要是政府本身就没啥信用,腐败盛兴,那么调控就会出问题——你不让我们扩大生产,是不是就让你小姨子小舅子二姐夫三舅妈的厂子扩大生产,明年就便宜你们家亲戚了。
调控还可以是另一种形式——一个强有力的政府。商店里的牛奶不是卖不出去吗?我政府花钱买全买了,买了我发给公务员加餐也好,发给穷人当福利也好,给学校当营养餐也好,哪怕是买了我政府倒掉也好(至少奶厂不会倒闭了,奶农和工人不会破产了)。
这就要求你政府要强啊……该拿钱的时候要拿得出来啊(经济危机中牛奶真的是不值一提,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,政府公信力和财力不够真的撑不下去)。
只要政府想办法帮奶农渡过这个过渡期,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。
其次,再说市场的交易成本这个问题
这个也是政府可以操控的。你可以补贴啊……消毒、包装、储存、运输、售卖,你一环一环给它补贴,让这个环节流通起来,让交易成本降下来,自然而然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
说白了,还是要花钱的
有人说了,是工人失业买不起牛奶,为啥不给工人发钱让他们买得起牛奶,尽给资本家补贴了?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……
大家先别急着骂,你们要看到——
工人为啥买不起牛奶?因为他失业了;
工人为啥失业?因为他的工厂倒闭了;
他的工厂为啥倒闭破产?因为东西卖不出去,所以资本家老板只能缩减生产,大幅裁员。
奶厂,就是这个社会生产的一环。
只要政府能让奶厂这个环正常运转,那么奶农和奶厂工人就不会失业,他们就有工资拿,有工资拿就消费得起其他商品。
同样的,工人买不起牛奶,重要的不是补贴工人让他们买得起牛奶,而是让他们所在的行业这个环也运转起来,这样他们的工厂就不会减产裁员,工人就有工资拿,他们就买得起牛奶。
所以,宏观调控,就是对由于市场本身出问题而转不动的各行各业进行调控和补贴,让它们都转起来。只要各个环都转起来,经济就会正常运转。